四个方面展开介绍:知识生产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、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变化引发的学术反应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歧,以及学习社会研究方法的具体路径。

一、知识生产:从传统到现代

在现代社会诞生之前,社会进步的速度相对缓慢,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知识生产方法。尽管古代和传统社会也存在一定的科学和技术,但整体上并不发达,这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的发展。那么,为何当时无法系统化地生产科学知识呢?

回顾历史,传统社会的知识生产主要依赖思辨、悬想的方式,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的感悟与积累。这些知识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,未能上升到抽象、普遍的科学高度。例如,一些生活技能知识对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,而某些知识有助于塑造宗教信仰,但它们都无法用于改造客观世界,因为它们并非客观、科学的知识。

在中世纪的西方,神学占据主导地位,主要通过思辨为上帝的存在进行论证。而在中国古代,虽有科学技术,但未形成现代科学研究方法,许多知识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经验的积累,思想层面的知识提出也多依赖思辨而非实证,这使得这些知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方面的作用有限。

现代性的诞生与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。科学知识的产生,为人类的生产、社会和生活实践提供了有力指导,推动了社会和自然的改造,促进了社会的进步。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摒弃了传统的神学思辨和玄学,倡导实证主义。这种生产方式强调知识要建立在可观察、可感知、可验证的实证资料和证据基础之上,通过这些证据来验证知识的有效性和成立性。

实证时代始于文艺复兴,尤其是启蒙时代之后,自然科学自此大踏步前进。凭借正确的方法,知识变得更加正确、客观、有效,且能够不断积累和推进。知识的日益丰富和全面,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,进而转化为客观现实,推动社会进入现代阶段。

二、知识的分类与研究方法

根据上述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模式,知识可分为以下几类:
  1. 常识:通过生活经验或继承习俗获得,如老一代人传授的捕猎技能。
  2. 思辨的知识:借助抽象思维和论证能力,依靠逻辑演绎,但缺乏可观察、可感知的证据支撑,如神学对针尖上天使数量的论证。这种知识虽有时能产生洞察力,但因缺乏实证基础,难以有效指导实践。
  3. 哲学:作为现代各知识学科的胚胎,早期知识生产多采用哲学方式,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。哲学从抽象层次思考终极问题,对人类文明进步意义重大。但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出现,科学与哲学分离,哲学保留在分析、思辨的抽象层面,科学则走向实证,依靠对观察现象的分析和可观察、可感知的证据提出客观有效的知识。
  4. 规范知识:用于调节人类社会生活,包括道德、法律和礼仪等。道德界定行为对错,如杀人、偷东西不对;法律将道德上升为具有强制性的规范,不执行将受到制裁;礼仪则规范接人待物、饮食等方面的行为。这些规范知识有助于形成社会秩序和共同行为模式。
  5. 人文的知识:涵盖语言、文学、修辞、艺术等领域。对于这类知识能否称为科学存在争议,有人认为可从科学角度研究人文现象,也有人主张从人文、理解的角度进行研究。
  6. 科学知识:即建立在客观、可观察证据基础上的实证知识,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。与传统社会零星、基于经验且抽象程度低的科学知识相比,现代科学知识生产速度快、效率高、系统全面,可借助数学公式和模型表达,具有更高的抽象程度。

三、掌握研究方法的意义

科学知识的生产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重要区别。现代社会因掌握有效的科学知识生产方法,且掌握该方法的人不断增多,知识生产速度加快,科学知识量大幅增加。凭借科学研究方法,我们能够持续生产科学知识,指导实践,改造客观世界,摆脱传统自然规律的束缚,找到以知识为支撑的社会进步路径。

从个人角度来看,现代社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,知识生产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。学术研究、决策与政策研究、市场调查、民意调查、咨询机构、智库等知识生产行业不断涌现,它们虽在知识生产上存在基础与应用的分工,但都需要借助科学方法生产客观知识。

不仅知识生产部门需要科学方法,许多其他岗位也离不开知识生产方法。例如管理者,需要了解企业状况,获得客观知识,即便可让他人生产知识,自身也需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,判断所获知识是否科学。掌握研究方法,不仅有助于个人获得知识生产部门的职位,还能提升在非知识生产岗位上的鉴别能力,使人能够鉴赏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,识别虚假的 “科学” 知识,避免被误导。因此,掌握研究方法应成为每个大学生必备的技能。

综上所述,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,无论是对于社会的进步,还是个人的发展,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。

课程目录

  • 🎥 01、导论: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?》01、第1节-知识生产:从传统到现代.mp4
  • 🎥 01、导论: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?》02、第2节-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.mp4
  • 🎥 01、导论: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?》03、第3节-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范式分歧.mp4
  • 🎥 01、导论: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?》04、第4节-如何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.mp4
  • 🎥 02、第1讲-量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1、第1节-从社会科学研究到定量研究.mp4
  • 🎥 02、第1讲-量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2、第2节-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.mp4
  • 🎥 02、第1讲-量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3、第3节-定量研究的具体步骤.mp4
  • 🎥 02、第1讲-量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4、第4节-定量研究的案例解析.mp4
  • 🎥 03、第2讲-质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1、第1节-范式基础.mp4
  • 🎥 03、第2讲-质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2、第2节-主要分类.mp4
  • 🎥 03、第2讲-质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3、第3节-一般步骤.mp4
  • 🎥 03、第2讲-质化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4、第4节-案例解析.mp4
  • 🎥 04、第3讲-混合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1、第1节-混合研究的传统思路:三角验证式混合研究.mp4
  • 🎥 04、第3讲-混合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2、第2节-混合研究的当代范式:整合式 混合研究.mp4
  • 🎥 04、第3讲-混合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3、第3节-整合式混合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.mp4
  • 🎥 04、第3讲-混合研究的设计思路》04、第4节-整合式混合研究设计的研究实例.mp4
  • 🎥 05、第4讲-概念化与操作化:方向相反的两个路径》01、第1节 概念化:提炼研究对象的本质.mp4
  • 🎥 05、第4讲-概念化与操作化:方向相反的两个路径》02、第2节 操作化与测量:概念的分解及指标的赋值.mp4
  • 🎥 05、第4讲-概念化与操作化:方向相反的两个路径》03、第3节 质性研究的认识论基础.mp4
  • 🎥 06、第5讲-抽样: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》01、第1节 为什么要抽样.mp4
  • 🎥 06、第5讲-抽样: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》02、第2节 定量研究的 抽样逻辑: 代表性与统计推论.mp4
  • 🎥 06、第5讲-抽样: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》03、第3节 质性研究的 抽样逻辑: 适合性与理论外推.mp4
  • 🎥 07、第6讲-信度与效度:战士打靶把营归》01、第1节 信度与效度的定义.mp4
  • 🎥 07、第6讲-信度与效度:战士打靶把营归》02、第2节 定量研究中的信效度问题.mp4
  • 🎥 07、第6讲-信度与效度:战士打靶把营归》03、第3节 质性资料的分析方式和评价方式.mp4
  • 🎥 08、第7讲-问卷法:如何捻起概念的绳子?》01、第1节 问卷与调查研究.mp4
  • 🎥 08、第7讲-问卷法:如何捻起概念的绳子?》02、第2节 问询与标准化问询.mp4
  • 🎥 08、第7讲-问卷法:如何捻起概念的绳子?》03、第3节 捻绳法与问卷生成过程.mp4
  • 🎥 08、第7讲-问卷法:如何捻起概念的绳子?》04、第4节 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.mp4
  • 🎥 08、第7讲-问卷法:如何捻起概念的绳子?》05、第5节 问卷结构.mp4
  • 🎥 08、第7讲-问卷法:如何捻起概念的绳子?》06、第6节 问卷的使用.mp4
  • 🎥 09、第8讲-实验法:吃一颗蓝色的小药丸》01、第1节 实验法概述.mp4
  • 🎥 09、第8讲-实验法:吃一颗蓝色的小药丸》02、第2节 实验研究类型.mp4
  • 🎥 09、第8讲-实验法:吃一颗蓝色的小药丸》03、第3节 实验研究类型.mp4
  • 🎥 09、第8讲-实验法:吃一颗蓝色的小药丸》04、第4节 研究效度.mp4
  • 🎥 10、第9讲-现有统计数据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》01、第1节 统计数据分析解决的问题.mp4
  • 🎥 10、第9讲-现有统计数据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》02、第2节 国家及各省各行业数据及获取方式.mp4
  • 🎥 10、第9讲-现有统计数据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》03、第3节 公共调查数据及获取方式.mp4
  • 🎥 10、第9讲-现有统计数据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》04、第4节 如何使用现有统计数据.mp4
  • 🎥 11、第10讲-内容分析:深挖一座富矿》01、第1节 什么是内容分析.mp4
  • 🎥 11、第10讲-内容分析:深挖一座富矿》02、第2节 内容分析的选题与设计.mp4
  • 🎥 11、第10讲-内容分析:深挖一座富矿》03、第3节 内容分类与解释.mp4
  • 🎥 11、第10讲-内容分析:深挖一座富矿》04、第4节 后续拓展.mp4
  • 🎥 12、第11讲-网络大数据:网络大蜘蛛帮你爬爬爬》01、第1节 大数据概论.mp4
  • 🎥 12、第11讲-网络大数据:网络大蜘蛛帮你爬爬爬》02、第2节 文本大数据的特征.mp4
  • 🎥 12、第11讲-网络大数据:网络大蜘蛛帮你爬爬爬》03、第3节 文本大数据的爬取.mp4
  • 🎥 12、第11讲-网络大数据:网络大蜘蛛帮你爬爬爬》04、第4节 文本分析.mp4
  • 🎥 13、第12讲-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具》01、第1节 Stata简介.mp4
  • 🎥 13、第12讲-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具》02、第2节 问卷设计和审核.mp4
  • 🎥 13、第12讲-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具》03、第3节 Stata问卷录入.mp4
  • 🎥 13、第12讲-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具》04、第4节 导入数据.mp4
  • 🎥 13、第12讲-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具》05、第5节查看数据.mp4
  • 🎥 13、第12讲-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具》06、第6节 帮助资源.mp4
  • 🎥 14、第13讲-统计分析基础》01、第1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.mp4
  • 🎥 14、第13讲-统计分析基础》02、第2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.mp4
  • 🎥 14、第13讲-统计分析基础》03、第3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.mp4
  • 🎥 15、第14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访谈》01、第1节 访谈法概述.mp4
  • 🎥 15、第14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访谈》02、第2节 访谈提纲.mp4
  • 🎥 15、第14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访谈》03、第3节 访谈的执行.mp4
  • 🎥 15、第14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访谈》04、第4节 专题小组.mp4
  • 🎥 16、第15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观察》01、第1节 什么是观察法.mp4
  • 🎥 16、第15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观察》02、第2节 观察法的主要类型.mp4
  • 🎥 16、第15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观察》03、第3节 观察资料的记录与整理.mp4
  • 🎥 16、第15讲-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:观察》04、第4节 观察法的注意事项.mp4
  • 🎥 17、第16讲-个案研究:深挖案例背后的意义》01、第1节 个案研究适合解决什么问题.mp4
  • 🎥 17、第16讲-个案研究:深挖案例背后的意义》02、第2节 个案研究的具体方法.mp4
  • 🎥 17、第16讲-个案研究:深挖案例背后的意义》03、第3节 个案研究的案例展示.mp4
  • 🎥 18、第17讲-田野民族志:探寻某个群体的文化模式》01、第1节 概述.mp4
  • 🎥 18、第17讲-田野民族志:探寻某个群体的文化模式》02、第2节 具体方法.mp4
  • 🎥 18、第17讲-田野民族志:探寻某个群体的文化模式》03、第3节 案例展示.mp4
  • 🎥 18、第17讲-田野民族志:探寻某个群体的文化模式》04、第4节 课后训练.mp4
  • 🎥 19、第18讲-扎根理论:从资料中生成理论》01、第1节 研究实例.mp4
  • 🎥 19、第18讲-扎根理论:从资料中生成理论》02、第2节 如何编码.mp4
  • 🎥 19、第18讲-扎根理论:从资料中生成理论》03、第3节 基本特征.mp4
  • 🎥 19、第18讲-扎根理论:从资料中生成理论》04、第4节 来源与演变.mp4
  • 🎥 20、第19讲-定量方法的写作:洋八股中见真章》01、第1节 定量研究论文的洋八股结构.mp4
  • 🎥 20、第19讲-定量方法的写作:洋八股中见真章》02、第2节 定量研究论文的理论写作.mp4
  • 🎥 20、第19讲-定量方法的写作:洋八股中见真章》03、第3节 定量研究论文的方法与结论写作.mp4
  • 🎥 20、第19讲-定量方法的写作:洋八股中见真章》04、第4节 范文解析.mp4
  • 🎥 21、第20讲-质性方法的写作:如何讲好一个故事》01、第1节 质性研究论文的写作概述.mp4
  • 🎥 21、第20讲-质性方法的写作:如何讲好一个故事》02、第2节 质性研究论文的解析.mp4
  • 🎥 21、第20讲-质性方法的写作:如何讲好一个故事》03、第3节 质性研究论文写作体会.mp4
  • 🎥 22、第21讲-课题申报、调研报告和学位论文中方法的呈现》01、第1节 为何呈现?如何呈现?.mp4
  • 🎥 22、第21讲-课题申报、调研报告和学位论文中方法的呈现》02、第2节 方法呈现三原则.mp4
  • 🎥 22、第21讲-课题申报、调研报告和学位论文中方法的呈现》03、第3节 方法呈现三形式.mp4
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