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课程目录
- 🎥 01.儿童安全用药 7 大原则,吃对药、不滥用药.mp4
- 🎥 02.儿童常见病 – 感冒的护理与用药.mp4
- 🎥 03.儿童常见病 – 发烧的护理与用药.mp4
- 🎥 04.儿童常见病 – 湿疹的护理与用药.mp4
- 🎥 05.儿童常见病 – 腹泻的护理与用药.mp4
- 🎥 06.儿童常见病 – 过敏性鼻炎的护理与用药.mp4
- 🎥 07.给孩子准备家庭药箱,5 个注意,9 种常备物品.mp4
2014 年 3 月,陕西西安某民办幼儿园,为保证孩子出勤率,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,给孩子服用俗称 “病毒灵” 的抗病毒药物来预防感冒。原因竟是孩子感冒缺勤,幼儿园需按天数给家长退还学费和餐费,所以学校想出了这种错误做法。2016 年 11 月,四川绵阳某幼儿园一名孩子发生药物中毒事件。起因是孩子生病要吃药,家长把服药剂量写在纸条上交给幼儿园老师,却因粗心将每次服药 3.5 毫升写成了 35 毫升,最终导致孩子药物中毒。类似这样因用药不当引发的新闻屡见不鲜,没病给孩子吃药预防、喂错药物剂量致中毒,甚至使用 “三无” 产品导致 “大头娃娃” 事件等。这些悲剧的根源,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对用药知识的缺乏。接下来,我将结合自己 20 多年的临床经验,为大家详细讲解儿童安全用药的七大原则,掌握这些原则,能有效避免用药错误,减少对孩子身体的伤害。
除了上述幼儿园给孩子服用 “病毒灵” 事件,也曾有幼儿园为预防孩子感冒、手足口等常见疾病,给孩子们集中服用板蓝根、利巴韦林、口腔消毒液等。在新冠疫情期间,许多家庭跟风抢购双黄连口服液、片仔癀,期望预防新冠病毒,结果发现被炒作药品的奸商误导。实际上,目前除了疫苗,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神奇药物能预防儿童常见病。所以,在此郑重提醒各位家长,一定要对药品心存敬畏,切勿轻易给孩子用药物预防疾病。
现在很多家长知道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耐药几率,导致孩子生病真正需要用抗生素时,却无药可用。但了解多了之后,部分家长又走向另一个极端,盲目拒绝给孩子使用抗生素。抗生素属于处方药,不建议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用。但如果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孩子是细菌感染,并建议服用抗生素,家长就应遵医嘱,足量足疗程给孩子用药,不应盲目排斥。
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,还存在一些常见误区:
- 孩子病情好转就立刻停用:抗生素未用够疗程,同样容易增加细菌耐药几率,后果与滥用抗生素类似,所以务必足量足疗程服用。
- 病情不见好就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: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一个逐渐起效的过程,通常需要两到三天才能看到效果,并非吃一次就能立竿见影,所以要按疗程服用后再观察结果。
- 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:不同的感染部位,致病菌不同,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,并非新的抗生素就一定更有效。
很多家长迷信中药,觉得中药万能且无害,孩子生病时用中药治病,没病时用中药强身健体,还认为中药是植物成分,比西药安全。但实际上,西药是化学药,都经过严格的人体一、二、三期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,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、毒副作用、禁忌人群等安全信息都会写在药品说明书上。而中药作为祖国医学文化传承,往往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,所以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、毒副作用、禁忌症等安全信息通常写着 “尚不明确”。“尚不明确” 并不代表无毒无副作用,同理,媒体宣传的 “100% 植物来源” 也不代表 100% 安全,很多植物其实是有毒的。所以,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 “小中药” 来强身健体,要牢记 “是药三分毒”。
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,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,医生往往会开四五种药。这让家长误以为药吃得多,病就好得快,于是中药加西药,多种药物一起给孩子服用。但实际上,无论中药还是西药,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人体后,都要经过肝脏代谢灭活、肾脏排泄清除。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,肝肾功能还不健全,多种药物同时服用,极易造成肝肾损伤。儿童用药讲究少而精,不主张儿童连用中西药。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中西药联合服用,两类药至少要间隔一个小时以上。
有些家长在医院开完药后,又到药店买药,或者同时给孩子使用家里的备用药。若不注意核对各种药的有效成分,很可能发生重复用药,引发药物中毒。例如,具有退烧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,在市面上 80% 的复方感冒药里都有这个成分,像小儿氨酚黄那敏中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。如果在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,又给孩子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,就可能出现对乙酰氨基酚重复用药,引发过量,增加孩子肝脏损伤的风险。因此,不建议给六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这类复方感冒药。
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吃自己吃过且效果好的药,只要剂量减半就没问题。但孩子并非缩小版的成人,他们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,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,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较弱,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,无法阻挡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。所以,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成人药,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。儿童应使用具有儿童具体给药剂量且适合儿童服用剂型的儿童药。幼儿园的孩子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,即使年龄相同,不同孩子的身高体重也有差异,用药剂量也不同。所以儿童药说明书上,往往不是给出统一剂量,而是给出儿童单位体重的药量,如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,需要医生或药师根据孩子体重计算出个体化药量。
药品有片剂、胶囊、口服液等不同剂型,且相同剂型也有不同规格,即单位剂量含有不同药量。例如,儿童抗过敏常用药盐酸西替利嗪,有滴剂和口服溶液两个剂型。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的规格是 10 毫升∶10 毫克,折算后每毫升含药量是 1 毫克;而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的规格是 5 毫升∶50 毫克,折算后每毫升含药量是 10 毫克,两种剂型单位体积一毫升里含药量相差十倍。以两岁以下孩子为例,盐酸西替利嗪每次推荐服用剂量是 2.5 毫克,如果服用口服溶液,量取 2.5 毫升喂给孩子即可;若服用滴剂,则量取 0.25 毫升。若误将滴剂也量取 2.5 毫升喂给孩子,就如同开篇写错剂量的粗心妈妈一样,喂给孩子十倍药量,可能造成孩子药物中毒。
课程小结:儿童安全用药至关重要,七大原则需牢记。孩子没病,不用药物预防;科学认识抗生素,不滥用也不盲目拒绝;破除中药无毒迷信;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;仔细核对药物有效成分;不给孩子服用成人药;认真核对服药剂量。儿童用药无小事,希望家长们对疾病有科学认识,对药品保有敬畏之心。不该用药时不滥用药,该用药时遵循安全用药原则科学用药。下一讲,我们将讲解儿童常见病感冒的护理与用药,敬请期待。
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