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目录

  • 🎥 1.第一课:什么叫行为设计学.mp4
  • 🎥 2.第二课:三大要素(环境、情感、理智).mp4
  • 🎥 3第三课:改变行为必须从小目标做起.mp4
  • 🎥 4.第四课:行为设计成功的保证是理智和情感的共鸣.mp4
  • 🎥 5.第五课:成功的行为设计要抓住关键,确定具体细节.mp4
  • 🎥 6.要影响他人行为,首先要确认对方的优点.mp4
  • 🎥 7.如何让问题少年回头.mp4
  • 🎥 8.想执行到位最好给出选项.mp4
  • 🎥 9.第九课父母打孩子怎么改变.mp4

行为设计学:环境塑造行为的心理学应用体系

课程背景

行为设计学作为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交叉学科,正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。从企业管理到家庭教育,从公共政策到个人习惯养成,行为设计学通过科学的环境干预方法,实现对行为的有效引导。本课程以经典心理学实验为基础,结合中国本土实践,为学员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行为设计方法论。

核心理论基础

1. 环境决定论

  • 电影院实验:大桶爆米花导致进食量增加 53%(康奈尔大学 2006 研究)
  • 孟母三迁启示: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
  • 数据:环境提示可使目标行为达成率提升 40%(行为洞察小组 2023 报告)

2. 行为经济学原理

  • 助推理论(Nudge Theory):通过微小环境调整影响决策
  • 锚定效应:餐具大小对进食量的影响机制
  • 习惯养成模型:Cue-Routine-Reward 循环解析

课程内容体系

一、行为设计的底层逻辑

  1. 人类行为的三重驱动
    • 本能驱动:基因决定的基础行为模式
    • 情感驱动:情绪对行为的直接影响
    • 认知驱动:理性决策的心理机制
  2. 行为干预的四大法则
    • 简化原则:降低行为实施难度
    • 可视化原则:增强行为反馈机制
    • 社会认同原则:利用从众心理
    • 即时奖励原则:强化正向行为

二、实战方法论

  1. 行为设计四步法
    • 需求诊断:确定目标行为与阻碍因素
    • 环境重构:设计行为触发机制
    • 工具开发:制定行为跟踪系统
    • 效果评估:建立反馈优化闭环
  2. 场景化解决方案
    • 家庭场景:儿童学习习惯培养(案例:上海家庭小餐具使用与身材管理)
    • 职场场景:员工效率提升(案例:某科技公司工位布局优化)
    • 公共政策:垃圾分类推广(案例:日本 “可视化垃圾桶” 设计)

三、工具包矩阵

  1. 行为设计评估表
    • 目标行为可行性分析
    • 环境要素诊断清单
  2. 干预工具模板
    • 视觉提示设计指南(含 20 + 案例)
    • 奖励机制设计方案
  3. 效果追踪系统
    • 行为日志模板
    • 数据可视化工具

课程特色

  • 跨学科融合:心理学 × 经济学 × 设计思维
  • 案例教学:50 + 全球经典案例深度解析
  • 实战导向:提供可直接应用的工具模板
  • 分阶段学习:理论认知→工具掌握→实战演练

适合人群

  • 教育工作者: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管理
  • 企业管理者:优化员工行为与组织效能
  • 家长群体:科学培养孩子行为习惯
  • 公共政策制定者:提升政策执行效率
  • 个人成长者:实现自我行为优化

课程收益

通过系统学习,学员将获得:
✅ 一套可量化的行为干预评估体系
✅ 精准识别行为阻碍因素的能力
✅ 建立科学行为设计的方法论
✅ 提升目标行为达成率的实战技巧
✅ 跨场景应用的行为设计能力

“最高级的管理,是让正确行为自然发生。” 本课程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视角重构行为管理认知,助您成为环境塑造的行为设计大师。立即加入,开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设计的蜕变之旅!

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